瑜伽知识 /MANUAL
社区“闲置拼图”如何拼出共富版图东坡区积极探索社区经济发展新路径
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,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。近年来,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各社区坚持问题导向,创新资源利用模式,通过联营共建、物业转型、业态优化等方式,让闲置资源“活”起来、服务功能“强”起来、居民生活“暖”起来,探索出一条社区经济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
走进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普田社区,6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热闹非凡。舞蹈教室内,孩子们翩翩起舞;武术房里,呐喊声此起彼伏;托管区里,孩子们在社工陪伴下快乐阅读。这片充满生机的场景,源于社区与社会机构“联营共建”的创新实践。
普田社区将900平方米的闲置场地提供给合作机构,由对方出资改造,双方按利润分成。2024年,这一“零投资、共运营”模式成效显著,为社区带来30万元收入。资金反哺民生,99元的老年休闲课程、198元的惠民公益课等让居民受益。社区还推出残疾人、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入学政策,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家庭。
同时,社区引入养老服务中心,为550名老人提供助老服务。每逢节日,工作人员上门慰问,检查居家安全,让老人感受到温暖。居民刘阿姨说:“闲置资源盘活了,社区收入增加了,大家也有了活动场所,真是一举多得!”
“以前整天围着孩子转,现在每周上三次瑜伽课,还能兼职授课,每月增收2000多元。”文安西路社区宝妈王女士笑容满面,道出心声。
2023年,社区调研发现辖区女性对待业情况较多且轻运动需求旺盛,经多番商议后,决定成立企业管理公司,打造专业舞蹈室,开设瑜伽、普拉提等课程。填补服务空白、带动宝妈就业的同时,盘活社区闲置资源,拉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。
这种巧妙“嵌入民生服务”的运营模式,效果立竿见影:许多学员学成后成为授课老师,实现“健身+创收”双赢。而该公司营业额也已达49万元,稳稳成为连接民生需求与经济收益的坚固桥梁。
“以前报修没人管,现在门禁升级、环境整洁,住得舒心多了!”宏亚小区居民李大爷的感慨,道出了长安路社区的变化。
该社区地处老城区,老旧小区多,曾因物业盈利难撤离陷入管理困境。2020年,社区勇挑重担,牵头成立物业公司,兜底服务5个无物业小区,探索“政府指导+居民自治”模式,物业费每平方米68毛,带动社区经济年净收益11.53万元。
透明收费、优质服务赢得居民信任,物业费收缴率增至100%。居民从“抱怨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,社区实现了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的华丽转身。
“早餐在楼下,图书馆在隔壁,超市就在家门口,生活太方便了!”金龙社区居民李群芳的幸福感,源于社区精心构建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。
该社区秉持“居民有需求,社区有服务”的理念,积极探索“20%商业面积支撑80%公益面积”的“二八理论”。针对文具店缺失问题,引入“博学书屋”;根据餐饮需求,开设便民餐厅,社区先后引入超市、药店、托管班等11种业态,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。
通过合理布局业态,社区全年实现净收益14万元,这些收益又反哺到公益服务中,形成良性循环。如今,从清晨的书声到夜晚的炊烟,社区处处洋溢着幸福气息。
社区虽小,却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扇窗口。从联营公益到物业革新,从业态优化到需求变现,东坡区以创新思维盘活资源,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,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。接下来,该地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让民有所呼、城有所应继续成为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。(图文由东坡区委宣传部 耿楠 李鹊会 提供)
报料渠道:私信“四川新闻网”微信公众号、拨打互动热线“”或发送邮件至“ ”报料。